用户名: 密码: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泵行业技术、市场
  加入收藏夹 | 客户留言
泵业网
 工作原理 | 泵的选型 | 技术文章 | 样本下载 | 新闻中心 企业新闻 | 展会中心 | 最新展会 | 展会新闻 | 产品动画 隔膜泵专题 | 化工泵专题
 供应信息 | 求购信息 | 代理加盟 厂商名录 | 品牌列表 | 产品中心 | 泵采购商 | 泵工程师 | 企业专访 | 企业招聘 螺杆泵专题 | 计量泵专题
百士吉泵业集团 安徽盛唐泵阀 上海绩优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Xylem公司 格兰富
您当前的位置:泵业网 >>行业新闻>泵阀机械行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泵阀机械行业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来源:互联网 点击:675    发布日期:2015/5/25
 

       由于我国对机械基础件在机械工业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较晚,长期缺乏投入,致使整个行业基础差、底子薄、实力弱。特别是随着我国主机水平的提高,机械基础件落后于主机的瓶颈现象日益显现。近年来,虽然在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科研开发等方面,国家给予了一定支持,但与当前市场需求及国外水平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具体表现在:产品品种少、水平低,质量不稳定,早期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我国机械基础件产品品种、规格少,特别是高档产品差距较大,不能满足主机日益发展的需求。目前,各类主机基础件的性能指标大体相当于国外20世纪80年代水平。质量不稳定,早期故障率高,可靠性差,是基础件的致命弱点。因此,不少主机厂为提高其主机的市场竞争力,往往选择进口基础件配套,致使国产基础件,特别是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虽然我国基础件产品出口有明显优势,但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数量大,价值低,技术附加值不高。

       当前,我国机械基础件行业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是重复建设严重,专业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差机械基础件与主机相比,企业建立的初始资金和技术所需投入相对较少,因此在国家几次经济大发展时期,都增加了一批基础件生产企业,随之也出现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点多、批量小,形不成经济规模。基础件企业虽然逐渐独立于主机厂,但大多数企业本身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专业化程度低,装备水平不高,质量不稳定,经济效益低下。如我国轴承行业三家大型骨干企业年产轴承的总和还不到国外一家著名公司的50%.近两年,我国建成近百家液压件厂,但年产30万件以上的只有几家,主要产品是为农机配套。而德国力士乐公司年产各种液压件产品130万件,日本油研(株)也年产60万件以上。工业发达国家模具企业人均产值约15万~20万美元,我国只有4万~5万元人民币。近年来,随着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政策的落实,基础件行业正经历着由分散到逐渐集中的集约化发展过程。

       2、是科研开发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技术进步缓慢基础件各行业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较早地引进了一批国外先进技术,但对消化吸收缺乏足够的软硬件投入。据国外经验,引进技术与消化吸收所需资金的比例约为1:7,而我国对此认识较晚,消化吸收步子较慢。市场竞争实际上是技术实力的较量。国外对此极为重视,纷纷加大投入,占领技术制高点。各大著名公司用于科研开发的资金均占其销售额的4%~5%,重点领域达10%.目前我国虽然有不少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工作,不少理论研究、科研成果、专利论文均有相当高的水平,但与生产实际结合的不紧,特别是转化成商品的速度慢。

       3、是原材料及相关技术落后,工艺及工艺装备水平低,制约了基础件的发展紧固件、链条、弹簧、轴承、模具等产品所使用的钢材质量差、品种规格少,直接影响了基础件产品的质量,而液压件铸件以及与液压件产品质量相关的电控技术落后,也直接影响液压件质量和可靠性。机械基础件一般都是成批、大量生产,也有多品种、加工精度要求高的产品,因此对生产工艺及其装备要求高,投资大。国外多采用高效高精度的专机、生产线或柔性线,实现高效自动化生产。但我国一些基础件企业受资金制约,投入力度不大,企业自我改造能力差,先进设备少又不配套,影响了产品上质量上档次。

       综合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企业基础薄弱由于我国机械基础件行业基础差,底子薄,科技投入少,开发力量薄弱,不能适应主机行业引进、合资、合作、快速发展的需要,导致机械基础件国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 

       2、国家缺乏对机械基础件行业有力的政策支持虽然国家在产业政策方面,明确了重点支持重要的机械基础件(模具、轴承、液压、气动、密封件等),但缺少相应的配套政策的支持,如模具行业的税负过重,享受增值税部分返还的企业,全国只有不到百家,面太窄,作用有限,还需要政策继续支持等。因此,为提高我国机械基础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满足我国机械工业对国产基础件配套的需求,预计我国基础件行业面临进一步的调整,以整合优势资源,淘汰落后企业。

       在今后的5~10年中,行业将在发展品牌产品及名牌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和加强集约化经营等方面力争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

上一条: 液下泵的未来发展分析
下一条: 空气能产品北进 山东市场一片大好形势

图片新闻

>>更多
最新资讯
新品速递
昌茂CQB型CQB型氟塑料磁力泵(衬氟)
CQB系列氟塑料磁力驱动泵,采用磁力耦合传动,不存在动密封点,因此 彻底...
昌茂IH不锈钢离心泵IH不锈钢离心泵
质量稳定可靠,广泛应用于城市给排水、石化、制药、食品、轻纺、机械等工业...
热点产品 更多产品 

 


侠飞泵业
服务电话:0086-21-31268091 关于bywchina.com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诚聘英才 | 联系我们
泵业网
公众号
泵阀产品
采购咨询
泵阀产品
推广咨询
泵业网 版权所有 2023 上海鸿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沪ICP备08026076号-7
免责声明:本网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本公司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如因内容、版权问题需本网停止转载的,请在本网发表之日起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停止转载,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